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小學語文 > 九冊語文

《七律·長征》參考資料:七律、長征經過

[移動版] 作者:佚名

《七律·長征》參考資料:七律、長征經過

七律:

詩體名,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究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guī)要對仗。七律·長征目錄 

關于《長征》一詩的創(chuàng)作:

遵義會議之后,毛澤東詩興豪邁。長征途中的千山萬水和激烈壯闊的戰(zhàn)斗,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令他的思緒自由弛騁。他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嘆,多次賦詩言志。1935年9月28日,在全軍排以上干部大會上,毛澤東即席朗誦了這首詩。

與《長征》詩相媲美的,也是對《長征》詩作出最好注解的還有一段同樣出之于毛澤東筆端的美文,那就是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陜北瓦窯堡黨的積極分子會議上所作的報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論及革命形勢的一段: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zhàn)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里去。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直羅鎮(zhèn)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陜甘邊區(qū)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長征:

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從福建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fā),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tǒng)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xiàn)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十一個省(見線路圖)。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艱苦,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長征勝利結束。

長征詳細介紹:《七律·長征》近反義詞及詞語積累

“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jù)地向陜北根據(jù)地進行的戰(zhàn)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連同后方機關人員8.6萬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分別從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長汀、寧化出發(fā),開始長征。長征初期,“左”傾領導人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并且把戰(zhàn)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隨軍帶上印刷機器、軍工機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使部隊行動遲緩,對于行軍打仗極為不利。紅軍英勇奮戰(zhàn),連續(xù)突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轉移到湘江以西地區(qū),但已損失過半。這時,蔣介石已察覺紅軍的前進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立刻調集重兵,準備將中央紅軍一網(wǎng)打盡。在這危急關頭,中共中央接受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12月15日,紅軍攻占了貴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放棄向湘西前進的計劃,改向黔北挺進。黎平會議是紅軍戰(zhàn)略轉變的開始。12月底,紅軍進抵烏江南邊的猴場(今草塘)。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場召開會議,作出《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提出首先在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地區(qū)、然后向川南創(chuàng)建川黔邊新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任務。會后,紅軍強渡烏江,把國民黨的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qū),于1935年1月7日占領遵義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后,紅軍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的指揮下,運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忽東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敵方重兵之間。在貴州以西,曾四次渡過赤水河,使敵人疲于奔命。隨后,出敵不意,南渡烏江,進逼貴陽,直入云南,搶渡金沙江,擺脫了數(shù)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zhàn)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5月順利通過大涼山的彝族地區(qū),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翻過終年積雪的夾金山,于6月14日在四川懋功、達維地區(qū)與從川陜根據(jù)地轉移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兩大主力會師后,6月26日中央在兩河口召開政治局會議,確定了紅軍北上建立川陜甘革命根據(jù)地,以便領導全國抗日運動的戰(zhàn)略方針。但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戰(zhàn)略方針,而主張向川康邊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退卻。由于張國燾的阻撓,使紅軍在懋功和毛兒蓋地區(qū)停留一個半月,致使胡宗南得以重兵控制經松潘北去的交通要道,紅軍陷于被動地位。8月4日,黨中央在毛兒蓋附近的沙窩召開了政治局會議,重申兩河口會議確定的北上戰(zhàn)略方針,對張國燾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鑒于松潘戰(zhàn)役計劃已被張國燾破壞,決定紅軍主力出敵不意,穿過草地,迅速奪取以岷州為中心的洮河流域,并依據(jù)這個地區(qū)東進,以便取得陜甘寧廣大地區(qū)。毛兒蓋會議以后,紅軍分為左、右兩路軍。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率領,穿過荒無人煙的茫茫草地,到達巴西地區(qū),打開通向甘南的門戶;左路軍由朱德、劉伯承、張國燾率領,向阿壩地區(qū)開進。當左路軍通過草地到達阿壩地區(qū)后,張國燾反黨野心大暴露,拒絕執(zhí)行中央北上方針,擅自率領左路軍重過草地,向南退卻到天全、蘆山、大小金川等地,公然進行分裂紅軍的活動。張國燾還給右路軍中的陳昌浩發(fā)密電,妄圖以武力裹脅黨中央和右路軍南下。密電幸被右路軍參謀長葉劍英發(fā)現(xiàn),并報告給毛澤東同志。中央在巴西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采取果斷措施,率領一、三軍團組成先遣支隊(陜甘支隊)迅速北上,渡過渭水封鎖線,到達俄界。1935年9月12日,黨中央在俄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張國燾分裂紅軍,違抗中央命令的嚴重錯誤。會議后,中共中央率陜甘支隊迅速北上,攻占天險臘子口,到達甘肅岷縣以南的哈達鋪。在長征途中,中央偶然得知陜北有相當大的一片蘇區(qū)和相當數(shù)量的紅軍。9月27日,政治局常委在榜羅鎮(zhèn)開會,決定放棄創(chuàng)造川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戰(zhàn)略計劃,而把陜北作為革命的大本營。1935年10月19日紅軍抵達陜北根據(jù)地保安縣吳起鎮(zhèn)。11月初,與由徐海東、程子華、劉志丹率領的陜北十五軍團勝利會師。

紅四方面軍南下后,遭到國民黨軍隊多次圍攻襲擊,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帶。1935年11月,賀龍、任弼時率領的二、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出發(fā),開始長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后,二、六軍團改稱為紅二方面軍。其領導人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堅決擁護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他們同朱德、劉伯承等一起與張國燾進行了斗爭,張國燾被迫同意與紅二方面軍繼續(xù)北上。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雖然此時紅軍已不到3萬人,但這是紅軍和中國共產黨極為寶貴的精華。 《七律·長征》生字注音、多音字辨析

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用兩年時間,長驅二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沖破國民黨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zhàn)勝黨內分裂的危機,勝利地完成了長征。紅軍的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她的勝利,標志著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查看更多長征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