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中常見的古代服飾
服飾是人類的特殊創(chuàng)造,起先只為保護身體,后來又發(fā)展為人對美化自身的要求。與新潮多變的現(xiàn)代服飾相比,古代服飾要遜色多了。
巾,古代平民用以裹頭的頭巾,秦朝時用黑巾裹頭,稱為“黔首”,后來成了平民的代稱。如賈誼的《過秦論》:“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綃頭,古代平民的頭巾,以一幅布從后向前在額上打結(jié),再環(huán)繞髻后。如《陌上桑》:“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
綸巾,古代冠名,又稱諸葛巾,一般為軍師所戴。如蘇軾《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
裳,又作常,古指下衣!墩f文》:“裙,下裳也。”古代男女都著裳,如《木蘭詩》:“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彼逄埔院笊殉蔀榕拥膶S梅b。
襦,古代上衣,有長短之分,《急就篇》顏師古注:“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日短而施腰曰襦!瘪嘤袝r特指短上衣,如《孔雀東南飛》:“妾有繡腰糯,葳蕤自生光!
襲,皮衣,古人的皮衣是毛皮在外!墩f文》:“表,古者衣裘,以毛為表!濒糜泻⒒、狼、犬、羊等不同的質(zhì)地。如《促織》:“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袍,古代長衣的通稱,也專指里面絮了亂麻等物的長衣,如《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边@里指戰(zhàn)袍。
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時為窮苦人所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乃使其從者衣褐!
袍澤,古代指休息時所穿之襦。古代稱武人的友誼為“袍澤之誼”,即源于《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袖,古代衣服為長袖,垂臂時手不露出,有大袖、廣袖之說。如杜牧《阿房宮賦》:“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
縉紳,縉是赤白色的帛,常用作紳帶,帶子在腹前打結(jié),多余下垂的部分叫紳,古代做官的人要插笏于紳帶間,后來就把“縉紳”或“紳士”作為仕宦的代稱。如張溥《五人墓碑記》:“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绔,前后無襠,只有兩個褲筒。紈绔是古代有錢人穿的,后來把有錢人或不務(wù)正業(yè)的子弟稱為紈绔或紈绔子弟。如《紅樓夢》:“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布,麻布和葛布的總名,有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