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給“我”當(dāng)年與寫作此文時的不同感受
朱自清那一年20歲,北京大學(xué)學(xué)生,寫《背影》那一年28歲,清華大學(xué)講師,這是心智成熟程度不同的兩個年齡,所以對父愛的感受也迥然不同。
20歲時的心智還不夠成熟,28歲就比較成熟了。文中一再寫當(dāng)時怎樣自以為是,現(xiàn)在想起來非常后悔,為什么起初體會不到父愛,反而對父親的言行不以為是呢?
一方面,因為中國父母不太理解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長大了,有很強的自立自強的要求,總是替孩子包辦一切,無論孩子多大也要“抱”在手里,實在是吃力不討好,兩代人之間容易起沖突。
另一方面,20歲那樣的歲數(shù),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為是,對父愛不容易體察到,對父親的行為方式往往以為陳舊而反感。待到真正成熟了,才理解父輩的行為方式是他那個時代養(yǎng)成的,應(yīng)該透過這種行為體察父親的愛心。作者一再自責(zé)“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疤斆鳌本褪前肷胧斓臓顟B(tài),真正成熟了才是真聰明,真聰明才能理解父輩的行為方式,不去計較父輩的行為方式,才能感受父愛。
望著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我”的心受到觸動,頓悟父親的愛心,“我”哭了。“我”發(fā)現(xiàn)了父愛,引得讀者都聯(lián)想起父愛,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動了,心靈凈化了,這篇散文引起普遍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