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層可以注意:父子兩個到了南京,耽擱了一天,第二天渡江上車,也有大半天的時間,難道除了寫出來的一些事情以外,再沒有旁的事情嗎?那一定有的,被朋友約去游逛不就是事情嗎?然而只用一句話帶過,并不把游逛的詳細(xì)情形寫出來,又是什么緣故?緣故很容易明白:游逛的事情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guān)系,所以不用寫,凡是和父親的背影沒有關(guān)系的事情都不用寫,凡是寫出來的事情都和父親的背影有關(guān)系。
這篇里敘述看見父親的背影而非常感動,計有兩回:一回在父親去買橘子,爬上那邊月臺的時候;一回在父親下車走去,混入來往的人群里頭的時候。前一回把父親的背影仔細(xì)描寫:他身上穿什么衣服,他怎樣走到鐵道邊,穿過鐵道,爬上那邊月臺,都依照當(dāng)時眼見的寫出來。在眼見這個背影的當(dāng)兒,作者一定想到父親不肯讓自己去買橘子,仍舊是把自己當(dāng)小孩看待,這和以前的不放心讓茶房送,定要他親自來送,以及他的忙著照看行李,和腳夫講價錢,囑托車上的茶房好好照應(yīng)他的兒子等等行為是一貫的,中間含蓄一股愛惜兒子的深情。作者又一定想到父親為著愛惜兒子,情愿在鐵道兩邊爬上爬下,做一種幾乎不能勝任的工作,這真是除了永遠(yuǎn)感激以外再沒有什么可說的事情。以上這些意思當(dāng)然可以寫在文章里頭,但是不寫也一樣,讀者看了前面的敘述以及對于背影的描寫,已經(jīng)能夠領(lǐng)會到這些意思了。說話要沒有多余的話,作文要沒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讀者自能領(lǐng)會到,那么明白寫下反而是多余的了,所以作者不寫,只寫了自己流淚完事。后一回提到父親的背影并不描寫,只說“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這一個消失在人群里頭的背影是愛惜他的兒子無微不至的,是叮嚀再三舍不得和他的兒子分別的。但是現(xiàn)在不得不“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去了,做兒子的想到這里自然起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緒,也說不清是悲酸還是惆悵。和前面所說的理由相同,這些意思也是讀者能夠領(lǐng)會到的,所以作者不寫,只寫了“我的眼淚又來了”完事。
到這里,全篇的主旨可以明白了。讀一篇文章,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那就等于白讀。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就是把父親的背影作為敘述的主腦,從其間傳出父親愛惜兒子的一股深情。
文章里記載父親的話只有四處,都非常簡單。并不是在分別的那一天,父親只說了這幾句簡單的話,只因這幾句簡單的話都是深情的流露,所以作者特地記載下來。在作者再三勸父親不必親自送去的當(dāng)兒,父親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在到了車上,作者請父親回去的當(dāng)兒,父親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痹谫I來了橘子將要下車的當(dāng)兒,父親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在走了幾步回過頭來的當(dāng)兒,父親說:“進(jìn)去吧,里邊沒人!边@里頭含蓄著多少憐惜、體貼、依依不舍的意思,誰都辨別得出。我們讀到這幾句話,不但感到了這些意思,還仿佛聽見了那位父親當(dāng)時的聲音。
其次要說到敘述動作的地方。敘述一個人的動作當(dāng)然先得看清楚他的動作。如不看清楚,憑什么來敘述呢?既然看清楚了,還得選用最適當(dāng)?shù)脑拰懗鰜恚@才能使讀者讀了之后,宛如看見了這些動作。這篇里敘述父親去買橘子,從走過去到回到車上來,動作很繁復(fù)。作者所選用的話都很適當(dāng),排列又有條理,使我們在宛如看見了這些動作以外,還覺得那位父親真做了一番艱難而愉快的工作。還有,所有敘述動作的地方都是實寫,惟有附加在“撲撲衣上的泥土”以下的“心里很輕松似的”一語,是作者眼光里看出來的,是虛寫。這一語很有關(guān)系,把上面的“撲撲衣上的泥土”的動作,襯托得非常生動,而且把父親情愿去做這一番艱難工作的心情完全點明白了。
有幾處地方是作者說明自己的意思的:在敘述父親要親自去送的當(dāng)兒,就說自己“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了;在敘述父親和腳夫講價錢的當(dāng)兒,就說自己“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在敘述父親鄭重叮囑車上茶房的當(dāng)兒,就說自己“心里暗笑他的迂”。這些都有襯托的作用,可以見到父親始終把作者看做一個還得保護(hù)的孩子,所以隨時隨地給他周妥地照顧著。至于“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那是事后省悟過來的時候作者責(zé)備自己的意思。“聰明過分”,“太聰明了”,換一句話說就是“一點也不聰明”。為什么一點也不聰明?因為當(dāng)時只知道批評父親的行為而不能夠體貼父親的心情。
這篇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多讀幾遍,自然有數(shù)。如果讀得合乎自然語調(diào),人家聽了一定很滿足很愉快,因為他聽見了一番最精粹的說話。
(摘自《文章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