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目標與建議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孔子拜師》教學建議 孔子拜師資料目錄
1、建議學生查閱資料或請教長輩,了解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以及他對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有什么貢獻。教師可以搜集關于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以便為學生補充關于孔子的背景知識。
2、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字的指導,可以有機地穿插在課文學習當中,和詞語、句子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讀音是否準確,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認記字形?梢酝ㄟ^擴詞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復現,體會生字的用法,如:納:納涼,納稅,出納,吸納;兼:兼職,兼并,品學兼優(yōu);佩:佩帶,敬佩,王佩。另外,“仆”易被誤讀為三聲,在教學時要加以注意。
要求寫的12個字,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如,“塵” 字,第一筆是豎,不是豎鉤;“迎” 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邊是“竟”,不是“競”?梢砸龑W生觀察,并交流觀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寫錯的筆畫。有的字不容易寫好,如,“等”字容易寫得過長,中間的幾橫長短也不一樣,學生不易把握,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示范,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漢字的結構和筆畫及部件的占位。
3、整體感悟,理清順序:
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可以把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作為重點思考題目,讓學生思考、交流:“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醒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細致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以及課文中重點描寫的孔子和老子對話的部分,從課文中找出有哪些具體的語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有一定困難,也可以啟發(fā)學生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理出課文的敘述順序:孔子決意拜師──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認真求學--受到人們的敬重,并在了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文后面的資料袋簡要介紹了孔子的生平、貢獻以及對后世的影響,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有助于學生擴展知識面,激發(fā)進一步了解孔子的興趣?梢栽诓贾妙A習時建議學生閱讀,也可以在課文學習之前閱讀這段文字。閱讀后,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關于孔子的其他資料。
4、理解重點詞句。課文中有一些詞語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如,“遠近聞名、淵博、拜訪、納悶、佩服、敬重”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并試著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中運用!帮L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詞語,可以查字典,并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境,體會詞語的含義。
課文中有兩對意思相近的詞語,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領會。
⑴ 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
“拜訪”是敬辭,“訪問” 的意思。“拜見” 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這兩個詞語意思上有細微的差別,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中的句子,細細品味。
⑵ 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多謝老師等候。孔子拜師資料目錄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個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則不表達迎接的意思。老子說“我就在這兒迎候”,表現出他非常謙和、知禮。在這里,如果換成“等候”,就不能充分體現出老子的美德!岸嘀x老師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換成“迎候”,因為這里是晚輩向長輩致謝。
以下幾個句子對學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幫助,可以重點引導學生交流、體會。
“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這里,可以抓住重點詞“終于”,提醒學生聯系上文的描寫來體會。文中學習伙伴提出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遙遠;“風餐露宿”,這個詞語一般用來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說明孔子一路上的艱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話,把孔子對知識如饑似渴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要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句體會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過恰當的語氣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边@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他認為“學無止境”,所以三十歲的時候,他還要千里迢迢去拜師學習?梢砸龑W生圍繞這句話,體會孔子拜師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等品質;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教學時,還可以重點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對話,通過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讀的方式,體會二人在對話中表現出的謙虛、禮貌的品行。
正因為孔子和老子一個虛心求教,一個誨人不倦,都表現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獲得了人們的敬重。學生讀最后一段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孔子、老子作一下簡單評價。
5、課后的三個題目,是從朗讀、交流閱讀感受和積累語言三個方面來提示的。
朗讀的題目,提出了關于朗讀的情感和態(tài)度方面的要求,“很受啟發(fā)”,“我要認真讀一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課文,深人體會課文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的人物性格和品德。
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主要內容是對兩個主人公孔子和老子的印象和看法,為學生的個性化感悟提供交流機會。課文對孔子的描寫比較具體,從幾個方面表現出孔子的高尚品行;老子雖然不是課文的主角,但學生也可以從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動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學多才及謙和大度、誨人不倦的品行。在交流時,要盡量避免脫離課文空談感受,應能結合課文中的相關語句來交流。
抄寫句子題目的要求有較大的自由度,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抄寫哪些句子。如果時間允許,抄寫后可以安排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自己為什么要抄寫這些句子,在交流中領會這些詞句表達的妙處。
6、課后安排的選做題,列舉了幾句傳誦最廣的孔子名言。這幾句名言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做了精辟的論述,和本課孔子拜師求學的內容緊密相關,意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古典文化的精髓。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安排學生繼續(xù)搜集、背誦一些孔子的名句。
這幾句話,學生讀讀背背即可,教師不必講解。學生如有疑問、有興趣,也可以稍加指點。
7、綜合性學習建議。這組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是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學生引向社會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并使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不一定很古,它有時離我們很近,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教材用舉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動的指向:民間工藝、民族藝術、風俗習慣等。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單是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就有節(jié)日風俗、各地民俗、各族風土民情等;民族藝術,有各種門類的戲劇、園林建筑、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間藝術,可以分為剪、扎、編、織、繡、雕、塑、繪等種類,也是多姿多彩,異彩紛呈,如泥人、彩繡、陶藝、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納入學生了解的范圍。在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與學生一起,充分利用適合學生開展本次活動的資源。
開展活動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當地的教學條件,給學生提出恰當的建議,如,查閱圖書、圖像或音像資料,訪問長輩,實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實物。孔子拜師資料目錄
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次綜合性學習的經歷,所以在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選擇活動伙伴,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主選擇活動方式。在學生自由組成活動小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各小組制定一個簡單的活動計劃,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內容,哪位同學負責哪一部分,計劃用哪種方式開展活動,以及時間安排?梢栽O計一個活動計劃表,做到分工明確,心中有數。老師對制定計劃有困難的小組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他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