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九年級語文教案

《外國詩兩首》導學案含答案

[移動版] 1609541375

4. 《外國詩兩首》導學案

設計:龍的故鄉(xiāng)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形象,體會其感情意蘊

2.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

3.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學習重點]

反復誦讀,領悟田園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學習難點]

揣摩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

[自主預習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棲息( ) 草茸茸( ) 歡嚷(   )喧響(  )   凝成(  )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樹lí( )    yōu( )暗     沉jì(  )     昏yùn(  )

3.辨別下列各句詩運用的修辭手法。

(1)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

(2)明月撒下它的光輝,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

(3)一旦唱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

4.下列詩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沉醉:比喻沉醉于某種狀態(tài)中程度很深)

B.夜鶯的歌聲沉寂了。(沉寂:比喻十分寂靜,這里是動詞,指夜鶯的歌聲全部停止了)

C.大自然沉浸在夢鄉(xiāng)。(沉浸:全部浸入水中)

D.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幽暗:指光線昏暗)

5.試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蟈蟈與蛐蛐》中所寫的夜景。全詩描寫了哪兩種昆蟲的鳴唱,勾勒了哪兩幅小景?

6.《夜》展示了夜的什么特點?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課內探究案]

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面對大自然,詩人總有唱不完的歌。(多媒體展示蟈蟈與蛐蛐交替歡唱的情景)即使極為平常的昆蟲的叫聲,在詩人的筆下也會變得情味濃郁,富有內涵。今天,我們將在英國詩人濟慈、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引領下,去傾聽生命的歌吟。         (板書文題、作者)

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見上文)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讀詩

1.讀一讀

師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詩意。

生自由誦讀,注意圈點勾畫生字詞。

2.想一想

兩首詩歌中作者吟詠的意象有哪些?

3.議一議

如何理解詩人把夏天的“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二)賞景

生大聲朗讀課文,想象并欣賞詩歌的意境。

4.《蟈蟈與蛐蛐》描繪了兩幅怎樣的畫面?

5.試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夜》中所描寫的夜景。

6.“河水悄悄流入夢鄉(xiāng)/幽暗的松林失去喧響/夜鶯的歌聲沉寂了/長腳秧雞不再歡嚷”這幾行詩借白天的“喧響、熱鬧、歡嚷”襯托了夜晚怎樣的特點?

(三)悟情

7.讀一讀

感情品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8.悟一悟

《蟈蟈與蛐蛐》中,作者把“蟈蟈與蛐蛐”比作大自然的歌手,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9.說一說

《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三、結合目標,有效訓練

(四)仿作

10.寫一寫

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或“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11.亮一亮

亮出自己的仿寫成果,共同提高

[拓展檢測題]

、課內語段閱讀

同是寫夜的詩歌,這首詩和郭沫若的《靜夜》給人的閱讀感受有什么不同?

靜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處?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遠遠的海霧模糊,

白云團團,         怕會有鮫人在岸,

漏出了幾點疏星。   對月流珠?

                    

                      

[課外語段閱讀]

冬雪

①又是一個初冬的清晨,我起床后打開窗簾,詫異地發(fā)現(xiàn),入冬的第一場冬雪不經意間悄然來臨,一種久違的心情油然而生,遂穿上衣服,走出家門。

②室外空氣清新?lián)浔牵呷诵钠。冬雪籠罩下的周末,一改平時的喧囂與吵鬧。街上的行人稀稀拉拉,路上的車輛三三兩兩,迷霧下的街燈忽閃忽閃。雪似乎成了這時的主角,無數(shù)雪粒細細的、密密的、柔柔的,似天女散花般飄然而下,又似頑皮的小精靈在茫茫的宇宙間漫天飛舞。微小的雪粒飄在空中,灑在在地下,拂在臉上,粘在衣角,無處不在而又無不存在。這場雪不大,地上留下的也不多,墻角里、樹叢間、屋頂上、小河旁,一堆堆,一簇簇,一捧捧,似精心點綴又似無意揮灑。近處的草坪上,星星點點地散落少許,靜靜的伏在草根深處,白色的積雪、綠色的草根和枯黃的草葉,互相襯托,互相輝映,煞是好看。

③我喜歡雪,喜歡雪的潔白無瑕,纖塵不染。記憶中那些人際未至的積雪白的閃亮、白的耀眼、白的炫目,令人不忍踐踏、不忍涂抹。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世上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本真狀態(tài)下都是干干凈凈,不摻雜一絲一毫雜質的,但天長地久,逃不脫的是歲月年輪的雕刻,是社會熔爐的烙印,是世間瑣事纏繞。要想真正像白雪一樣,做到質本潔來還潔來,一抔凈土掩風流,何其難也?

④我喜歡雪,喜歡雪的晶瑩剔透,清澈透明。無論是江南水鄉(xiāng)飄零的雪花,還是東北大地厚厚的積雪,無不空凈澄明,表里不一,給人一眼望穿秋水的感覺。宦海沉浮多少年,面對的是一張張漠無表情的臉,習慣的是喜怒哀樂不形于色,渴望的是愛憎分明的真誠態(tài)度。但要沖破各種社會的禁忌,真正做到敢愛、敢恨、敢怒、敢言,襟懷坦蕩,言行一致,真誠透明,何其難也?

⑤我喜歡雪,喜歡雪的包容博大,無私奉獻。雪是冷空氣遇到空中的灰塵凝結成的固體,落到地上,它把飛揚的塵埃帶到大地母親的懷抱,既肥沃了土壤,又滋潤了人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兩句詩詠的是春蠶和蠟燭的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精神,白雪豈不更是那種舍自己為群體、舍小我為大家公而忘私的典范。但人生在世,要排除私心雜念,摒棄功名利祿,真正做到不圖回報,只求給予,把有限的生命和智慧奉獻給別人,奉獻給社會,何其難也?

⑥我喜歡雪,更因為它的漸行漸遠,彌足珍貴。身居北京多年,感覺下雪尤其是下大雪越來越少。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氣溫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南極大陸的冰川都在融化,形單影只的雪花豈能獨善其身?俗話說,得不到的東西是最珍貴的,離我們漸行漸遠的而又難以割舍的白雪,豈不更顯得珍貴!

1.通讀文章,指出這篇散文的寫作手法。

                    

2.說說文章的線索。

                    

3.概括第2段的內容,說說它在文中的作用。                          

4.說說文中3—5段在結構上的特點。 

                    

5.細讀第3段,作者由白雪聯(lián)想到什么?  

                    6.文章語言精美,請從文中選取你最喜歡的一個句子來賞析。

                    

                    

                    

[附答案]

[自主預習案]

1.qī  róng  rǎng  xuān   níng  2.籬  幽  寂  暈    3.擬人   擬人、比喻   擬人 4.C  5. 盛夏“蟈蟈的樂音”,冬日“蛐蛐的歌兒”  6. 夜的靜謐和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課內探究案]

2.《蟈蟈與蛐蛐》中的意象:蟈蟈、蛐蛐;《夜》中的意象:河水、松林、夜鶯、秧雞、溪水、月色、大河、小溪、青草3.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按蟮氐脑姼鑿膩聿粫劳觥闭侨娭黝}的揭示4. 夏日白天“蟈蟈的樂音”和嚴冬夜晚“蛐蛐的歌兒6. 襯托了夜晚的沉寂、靜謐,不言靜而靜自現(xiàn)。悄悄流動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鶯,長腳秧雞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妙的圖畫,極富田園氣息。8. 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9. 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拓展檢測題]

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情;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

[課外語段閱讀]

1. 我喜歡雪2.借物抒情    3. 描寫室外美麗的冬雪,為后面的抒情做鋪墊。4. 每段用總分結構;首句總起,且句式相似,構成并列式三個段落。5. 人的純潔心靈一旦被世俗社會污染,就難以還原。6.如“似天女散花般飄然而下又似頑皮的小精靈在茫茫的宇宙漫天飛舞”運用生動的比喻,寫出雪花的輕盈,活潑之態(tài)。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