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19《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移動版] 佚名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課文首先寫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災,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當時的重要性;然后寫小姑娘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隨著一次次讓水,水罐也一次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地球上終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應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在于,讀關于愛心的神奇故事,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讀為本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七顆鉆石》這篇課文,課堂氣氛挺好,我也非常高興。

這篇課文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學生都非常喜歡這類帶神奇色彩的文章。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清晰有序的脈絡,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在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的時候,為她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而這七顆鉆石升到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在教學中,“焦渴”的理解是重點之一。我在設計時,預設了四個層次: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渴”的感覺?第二層次是讓學生明白,“焦渴”又是怎樣的感覺?第三層次是讓學生明白,渴得很厲害是怎樣的?仿佛看到了什么?第四層次是讓學生體會水的重要性。在具體操作時是這樣安排的:師:剛剛小朋友提到了“焦渴”,對于這個詞,誰還有補充? 生:口渴,想喝水。 師:你有過口渴的感覺嗎? 生:旅游的時候會口渴。 生:讀課文也會口渴。 師:這是“焦渴”嗎?那“焦渴”是怎樣的感覺?生:不能再忍受了,非常需要喝水。 生:太陽曬得嘴唇都裂了。 生:真想喝水,都快要死了。 師:水多么重要啊!此時,水就是人的命啊。ㄖ笇Ю首x) 在具體操作時,孩子們對焦渴的理解還是比較到位的,能從“焦渴”看到嘴唇干裂,既而想到不喝水人就要死去,加上老師的及時點撥,真正體會到了水的重要性。其次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小姑娘咽了咽唾沫"這句話,從而切實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

最重要的是在本課教學中,我的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fā)展語言。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一節(jié)課下來,自我感覺效果還可以,學生的參與面廣,學生很感興趣,想象豐富,課堂氣氛活躍。

比如,“讓學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會看到什么,又會怎么想,怎樣做的?”這里學生最有興趣,學生還可以展開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她又是怎么克服的?

又如,在讓學生轉換角色時,學生就是小姑娘,我問:“你為什么這樣匆匆忙忙的?”這時學生的思維完全打開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那種情景之中,此時學生都知道,便不約而同地說:“急著為母親去送水。 

再如,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我問:“小狗會向小姑娘哭訴什么?”“小狗又會向小姑娘歡喜地說些什么?”我用親切的評價語去引導學生說,學生非常愿意說,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于是,我再讓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學生非常樂意。我覺得這是我這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吧。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七顆鉆石》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愛”,是一篇“愛與分享”的課文。一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二是小姑娘對小狗的愛;三是母愛;四是對他人的愛。這四種愛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這篇文章的大愛。所以木頭做的水罐才能從愛的不斷發(fā)展中變成銀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價值的七顆鉆石來。那么,怎樣引領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童話趣的同時,把學生引到這種大愛之中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走進文本

1、在課文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就設計這樣的話語“同學們,童話世界是一個神奇的世界。你漫游在童話的王國里,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什么樣的生活都可能體驗,什么樣的人都可能看見……”讓學生明白童話善于想象的特點,為接下來在“小姑娘累倒后會發(fā)生什么”想象說話作鋪墊。

2、由于兒童生活區(qū)域的局限性,課文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怎樣讓引導學生感悟旱災的嚴重,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艱辛,以及對母親那份真摯的愛呢?上課伊始,我利用旱災圖片和凄涼的音樂為背景,通過直接看圖,談談感受,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認識到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有了水,萬物才能繼續(xù)生存下去,沒有了水,等待人和萬物就只有死亡。再回到文本,朗讀課文,通過品讀文中重點詞語“所有的河流、井水干涸、草木叢林干枯、動物和人焦渴而死”,加深學生對災難的理解,對人們痛苦不堪的生活有所感悟!

二、自主識字,檢測交流

對于第一課時的教學,生字是不可擯棄的重要一部分,在教學中,我以課件直接呈現(xiàn)的形式,通過齊讀、開火車領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掌握生字。在評價中,滲透重點字詞的理解。還有“唾沫”的讀音是輕聲,尤其要提醒學生。就這樣讓學生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自主識字,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讀進文本,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

1、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感情朗讀,教于讀書的方法。在指導學生朗讀水罐第一次變化的過程中,我請學生先找到水罐變化的時間,是小姑娘累倒以后。感悟小姑娘的辛勞。通過這樣的感悟,學生與文中小姑娘的情感交織在一塊,學生沉浸在小姑娘找水的艱辛中。

四、自主提問,探究學習

教學中,我還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在初讀課文時,你對課文有什么疑問?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提問自己對文本的疑惑之處。再默讀課文,理出課文中水罐的五次神奇變化。并通過分段品讀,讀懂小姑娘對母親的愛;小姑娘對小狗的愛;母親對孩子的愛以及小姑娘對他人的愛。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

《七顆鉆石》教學反思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神話,描述了地球上發(fā)生的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隨后跳出七顆鉆石升上天空,變成了七顆星星。這篇童話情節(jié)簡單,但內涵豐富,它寄寓著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學生讀著關于愛心的神奇故事,在感知童話豐富想像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愛心對別人及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引領學生用心去領悟、領會教材。

《七顆鉆石》中的富有愛心的小女孩和《開學第一課》中的“最美女孩”孟佩杰有著相似之處,以此作為導入,能和學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同時,由于這篇童話情節(jié)較簡單,我設計一種新的方式使學生走進文本、研讀文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雖然比較新穎,但是仍存在著不足之處:

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愛”,是一篇“愛與分享”的課文。一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二是小姑娘對小狗的愛;三是母愛;四是對他人的愛。這四種愛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這篇文章的大愛。所以木頭做的水罐才能從愛的不斷發(fā)展中變成銀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價值的七顆鉆石來。但是,作者不僅僅在倡導孩子們要有愛心,更是在教會他們怎樣去愛。那種愛自己親人的人倫之愛,說實在的更是出于一種天性,一種本能。記得一位名人說過:愛自己的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的事情,說的可能也就是這個意思。為什么水罐的變化一次比一次有價值,正是因為小姑娘不止有對母親的愛,更有對動物、對陌生人的這種無私的愛。這也完全和“托爾斯泰主義”中的“博愛”相吻合,他要大家有一種仁愛之心,要愛所有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博愛主義者。另外,作者在文末讓跳出的七顆鉆石變成北斗七星,意圖也很明顯,那是他在啟示人們愛的方向,要大家怎樣走出一條正確的愛之路。 這樣的一翻探究定會掀起課堂的“高潮”?上以诮虒W時并沒有去深究文本,致使課堂比較平淡。

從備課到上課,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講好一節(jié)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師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大膽創(chuàng)新的勇氣外,更要立足文本、深入地研讀文本。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