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5則

[移動版] 佚名

《小小竹排畫中游》反思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依據(jù)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盡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語言。

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xiāng)”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jīng)驗、圖片、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適時點撥,突破難點。在學習生字詞語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勾畫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詞語的,用什么方法記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鞏固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掉拼音進行識記的鞏固。有比較歸納識字,就像“江、流、游”,還有像猜字謎、利用圖片理解詞語……讓學生在不同的識記方式中,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記的效果。

課堂教學機制有待加強。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我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提高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積淀解決問題的底蘊。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不夠多樣化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一句簡單的“很好”說明不了問題,學生仍舊感覺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學生沒有學習的方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課堂是活的。好的語文課堂,要不斷生成豐富的資源;好的語文老師,要能敏銳地捕捉這些資源并因勢利導,隨機滲透地把這些資源轉化為新的教學資源,從而使課堂煥發(fā)活力"。在教學完《小小竹排畫中游》一文后,我對如何開發(fā)和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1,學生是無窮無盡,生生不息的資源:

一堂語文課,一位老師和幾十個學生組成了一個寶貴的資源庫,且不說教師方面,因為教師本身就是傾盡全力傳授知識。大多數(shù)人往往沒有意識到,學生——作為教育對象,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幾十個學生的既有經(jīng)驗,智慧,知識,學習的內(nèi)在潛力,都可以為教學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的奇妙功效。"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教師完全可以把學生作為資源,以學定教,課堂上宜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對教案進行調整?筛淖兘虒W思路,變換實踐形式。

這節(jié)課正是一個原本沒有預設的問題——"人能走進畫中嗎",引出了一幕"無法預約的精彩"。課前,我對課文的處理思路和課堂中的并不太一樣,是孩子的這個疑問才讓我意識到,要讓孩子感受到如詩如畫的江南美景,就要帶他們走入畫中。潛意識中,教案就跟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前進。我感到這節(jié)課中,學生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激活,課堂呈現(xiàn)的是一種民主,和諧安全的氣氛,不知不覺中,孩子就走進了畫中。

2,音像,圖片是化靜為動,點石成金資源: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和聲音來思維的,"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面,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蘇霍姆林斯基語)。本節(jié)課為了讓海島的孩子感知陌生的"竹排",我動用了許多直觀資源:如生動的課文插圖,真實的竹排照片(幸好去過楠溪江),學生通過直觀,多側面地認識了竹排,對它產(chǎn)生了向往,甚至體會到坐在上面的感受。這些都是文字分析無法達到的功效。為了讓詩歌中簡練的語言"小竹排,順水流,鳥兒唱,魚兒游,兩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在兒童心中"活"起來,我引入課文錄音,借助了聯(lián)想,學生內(nèi)心的表象終于被激活,興奮地喊"我看到了"。

這些課程資源可以讓孩子興趣盎然,熱情投入地學習語文,難怪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在回顧情境教育探索歷程后說:"兒童的思維若是魚,我們要為他造海;兒童的思維若似鳥,我們應為他開天"。"開天和造海",不正是努力開掘語文課程資源的過程嗎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是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第三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蘊涵的內(nèi)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xiāng),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在備課過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決這個難點;另外讓學生感受家鄉(xiāng)的美麗,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然識字依然是一年級語文課的重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以檢測預習生字成果的小游戲(生字寶寶回家)為開頭,讓小朋友們在玩的過程中也很快的識記了這課的生字,并且反復讀,形式多樣:小老師帶讀,去掉帽子讀,分組比賽讀。在游戲的過程中,我運用了一些師生問答的口令,比如:"小朋友小朋友我問你,"排"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小朋友小朋友我問你,排字的偏旁是什么"在這樣反復的一問一答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很集中,也很來神,對生字的識記效果也比較好。

2。課件輔助,突破難點。文中的一些事物看似離孩子們的生活很遠。在課前談話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江南,有些學生通過昨天回家的了解,已經(jīng)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長江以南,接著給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圖,配以音樂,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圖上都畫了什么學生觀察的很仔細,在說的過程中我也一再強調小朋友們說話的完整性。了解完江南后,我從孩子們喜悅地眼神中已經(jīng)感受到他們對江南的喜愛。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又適當用了一些圖片,豐富了課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江南的美。我覺得利用課件對與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xiāng),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3。運用多種方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語文教學中"讀"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讀出情,讀出趣,讀出思。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讀的情境,出示課文投影片后我問學生:小朋友在寬闊的江面上劃著竹排都看到了什么快自己讀讀課文。學生懷著好奇的心情認真地讀著課文,很快找到了鳥兒唱,魚兒游,樹木密,禾苗綠油油等處,在反饋時我要求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說文中的意思,這樣就使學生理解了"密","綠油油"等詞語的意思。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關注學生,鼓勵為主。

這節(jié)課上我覺得比較關注平時識字,讀文比較差的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許很多時候教研課怕出錯,會多叫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過我想課堂機會是平等的,所以我總是會把發(fā)言的機會留給每一個孩子。課堂上多給孩子一些表揚與鼓勵他們的學習信心會更足。

5。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么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今天的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的提問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還是能很快領會到我的意思,說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采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guī)砹嗣赖南硎。我想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培養(yǎng)起來的。另外今天讓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問,也是第一次嘗試,我覺得還是很值得引導的,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們會學會提問。

6。利用游戲鞏固生字。我把生字放到了生詞當中,讓小朋友們做摘取知識果子的游戲,這樣不僅能看出他們的掌握程度,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更符合一年級小朋友們的特性。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寫景的詩歌確實是一個難點,上過后才發(fā)現(xiàn)真的遺憾多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待改進。

《小小竹排畫中游》反思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chǎn)豐富的江南水鄉(xiāng)。這是一篇形象生動、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的詩歌,適宜學生誦讀。課堂上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反復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欣賞,以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祖國的熱愛之情。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本班學生課外閱讀少,識字量較小,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提前安排學生在家中進行了預習,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要求比較簡單:1、把課文讀熟2、給課后二類字加上拼音。經(jīng)過預習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讀書能力,對文中的二類字也初步認識了幾個。這樣在課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識字、朗讀、感悟。人教版教材的特點是識字量多,對于學生來講每一個字幾乎都是生字,提前預習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應該從學生一接觸課文就開始培養(yǎng)。

二、在教學中不斷鞏固語文的知識點

語文素養(yǎng)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恒的語文實踐積淀、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扎實和牢固程度至關重要。在《操場上》一課中我就帶領學生認識了兩種基本標點符號“,!痹谶@一課中又進行了復習,請學生獨立標出句子,訂正后再指名分句讀,對讀錯句子的同學不急于指正,而請全班同學幫助他,這樣使大家在思考的同時,對句子的分法又進行了鞏固,在后面的分句朗讀中學生們都能夠正確讀出相應句子,并根據(jù)標點在朗讀時注意了相應停頓。

接下來我請同學朗讀課文,再結合我剛才的講解說一說江南給人的感受,同學們踴躍地舉起了手,雖然他們的語言還顯得單調,但聽得出那是真心地贊美。為什么說小小竹排畫中游?這個本課的理解難點也隨之解決,因為學生已經(jīng)感受到江南美得就像一幅畫。

課上完了,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什么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有多有少、參差不齊?在課下我也思考過,覺得還是要在習慣培養(yǎng)方面要多下工夫。既然有要求更要有檢查,每次布置完預習作業(yè),我都應該逐一檢查,完成的表揚,未完成的批評,并請學生監(jiān)督其課下完成。

什么是習慣?就是行為的一種累積,在以后的教學中嚴檢查,我相信預習會成為本班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對話關系是多重性的,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呵護學生的靈性,個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的閱讀過程始終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

1,通過平等對話,激活學生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建立友善,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師與生,尤其是學生樂于,善于對話。無論是教師對于學生感悟體驗時充滿鼓勵,賞識的話語"你說得真好","小朋友真棒"……還是對于學生遇到困難時誠懇的幫助,引導"不錯,媽媽做的魚和米飯都很香,但'香'是這樣寫的……",抑或是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走到小朋友的身邊,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說話先舉手"……無不體現(xiàn)"師生平等對話"的理念。學生因老師善意的提醒而樂于接受,因得到老師的肯定而興奮自豪,更因老師一句句充滿贊賞激勵的話語而激動不已。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心態(tài)才能保持開放,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造的體驗,也才能在對話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

2,善用閱讀期待,開放課堂教學:

所謂"閱讀期待",即面對文本,學生產(chǎn)生一種期待心理。如面對童話故事,希望從中讀到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預期出現(xiàn)懲惡揚善的美好結局;面對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靈活的筆調,描寫感人的內(nèi)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悅和審美享受等。在教學預設時,對"江南魚米鄉(xiāng)"和"小小竹排畫中游"這兩個理解難點,原準備在學生充分感悟課文語言后,由老師提出并逐一引導學生體會理解。但課堂是在不斷地生成的,在實際教學時,學生緣于自己的閱讀期待,提出了這兩個問題。教師對于這一在對話過程中閃現(xiàn)的學生思維的火花,能予以敏銳地捕捉,利用學生即時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不輕易否定,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交流和爭辯的機會,在動態(tài)生成中讓學生的心靈自由飛翔起來。于是,課堂上精彩的語言紛至沓來:"竹排漂下來,看到的景色就像畫一樣美","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麗的畫一樣","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這些小河里的魚呀,蝦呀,也是很多很多的","我們這里種的稻子很多很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公路兩邊的田里種的都是稻子","我從圖上看到田里種了很多很多的禾苗,禾苗長大了就會長出谷子"等等,這是孩子的視野,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感悟,相信在最后進行課文朗讀時,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圖呈現(xiàn)在每一個小朋友眼前。

3,注重體驗感悟,落實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人文內(nèi)涵,因此,它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必然是廣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體驗就是在實踐中認識,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領悟。以體驗感悟為手段和過程的閱讀教學,實質上是個體在情感驅動下的感性化的直覺性的閱讀理解過程。這樣的過程自然不需要"科學"的分析和理性的說教,而是需要對話,交流和表現(xiàn)。以上案例沒有教師的包辦代替,沒有繁瑣的分析講解,有的只是學生自己對文本的體驗感悟,學生通過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理解文本,發(fā)展文本,這一過程體現(xiàn)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江南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過程和方法:讀與看(看課文插圖,看課件演示),讀與說,讀與思有機,巧妙地結合。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富饒,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從表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學生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知識得以內(nèi)化,能力得到培養(yǎng),情感得到熏陶。這樣的朗讀感悟是一個立體感受,多元發(fā)展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體驗感悟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一個語言轉化,情感體驗,語感積累,個性張揚的過程。

崔巒老師曾說過:"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xiàn)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課堂才能在對話中充滿活力,才能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主動的"生命狀態(tài)"。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