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詩詞三首的教學反思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xiāng)詩詞,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幾首古詩詞學生們以前都背過,所以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詩詞的時候,體現(xiàn)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詩,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效果不錯。
5古詩詞三首 教學反思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康影寫的《村居》十分生動有趣,只有一處詞語用得不當。還有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他讀完后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他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著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布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nèi)バ蕾p品評,并在今后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從作業(yè)反饋來看,個別孩子不能準確把握本課基本翻譯,如:蓑衣 遮頭 翁媼…看來他們沒有認真學習,有溜號可能,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
《5.古詩詞三首》的教學反思
興慶區(qū)二十四小 王艷
作為五年級上冊的第二組開篇的課文,以古詩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雖然孩子們在理解詩意上要比理解現(xiàn)代文稍有難度,但是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能大體的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現(xiàn)在我將此次教學的得失總結如下:
優(yōu)點:
學習一首古詩,必須理解了詩意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詩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以及插圖,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詩了。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后,接下來放手孩子學習了《秋思》和《長相思》,并且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將《秋思》改編為了一個小故事,并讓孩子暢所欲言學習了古詩詞后對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教學過程相當順利,孩子們在理解了詩意后,能有感情朗讀詩詞,并且在當堂就背誦會了詩詞。
另外,這三首詩詞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間、數(shù)、重、行、更等,因為上學期我教學過此詩,便覺無“見”應讀“jian”,我當時不假思索的一口否決,但是后來查資料時發(fā)現(xiàn)這個”間”就讀“jian”。頓時,羞愧難當啊,這是教學準備時沒有仔細研讀教材所致失誤啊,從此以后,要百讀不厭地研讀教材啊,因為一本書不管你讀過多少遍,你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這三首古詩詞都有一個主題——思鄉(xiāng).于是,我以"--------引起了作者的鄉(xiāng)愁,詩人又是借---------怎樣地表達出自己滿懷的思鄉(xiāng)愁"這條主線,從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學生自學古詩詞的能力培養(yǎng).
課中,我緊抓關鍵詞語引領學生不斷猜想,推想,想象作者當時的心境,引領著孩子們在古詩詞的意境中賞析,體會,把玩,領悟,而孩子們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積累的知識與老師交流,切磋,互動,相長.就是在這切磋互動中,孩子們不斷深入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豐富了情感,同時,孩子的潛能也得到了發(fā)揮,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這些無疑是優(yōu)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我覺得這樣很花時間,一節(jié)課只能教一首,而且還沒有多少補充的內(nèi)容,也就是課堂顯得比較單薄.該怎樣避免這樣低效率的課堂呢 我想主要還是我的課堂組織比較松散,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還不到位等.比如這三首古詩的想象說話,學生覺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沒有進入詩中的情境,因而說話也就比較單調(diào),比較偏離,需要老師不斷引導才慢慢靠近古詩的意境.總之,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我們?nèi)シ此,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跟得上我們預設的步伐.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讓詩韻走進課堂
——《泊船瓜洲》《秋思》教學反思
9月16日,根據(jù)學校教研組安排,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一教研專題,我執(zhí)教了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前兩首——《泊船瓜洲》和《秋思》。教學這兩首詩歌,我除了圍繞教研專題,還試圖從新課標中對高年級學生提出的要求出發(fā),確立了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教學目標,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是:1、抓字眼,明詩意;2、創(chuàng)情境,入詩境;3、巧過渡,悟詩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收獲是有的,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試總結如下,作今后教學之鑒。
一、抓詩眼,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詩歌學習的目標是:“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的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教法,沒有什么特別之處:1.初讀詩歌,感知內(nèi)容。2. 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結合重點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的意思。3.指名讀,正音:間、重、還4.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盡管如此,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仍然不能馬虎,這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很重要。
二、創(chuàng)情境,入詩境
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chǎn)生,情感體驗同樣對認識過程起著很大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資料的補充、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多種場景,讓學生走近詩人,走進詩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從綠字入手,“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圖片,教師描述)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1、抓文眼“綠” 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出示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理解“綠”的含義, “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圖片,教師描述)是。∫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蕩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接著讓學生依據(jù)詩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并用自己積累的詞語或是詩句描述出來。學生積累的詩句還真是不少,比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兒童疾走追黃碟,飛入菜花無處尋。
。。。。。。。
2、指導誦讀“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之隔數(shù)重山!
針對五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xiàn)的三個地名比較模糊的情況,我用現(xiàn)代媒體手段來展現(xiàn)江蘇地圖,讓學生通過地圖來了解三地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準確地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看來,詩人離家近還是遠?學生也許有兩種答案,即覺得詩人離家很遠,或是詩人離家很近,師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趁機引導學生抓住“一水”、“只隔”來領悟詩人實際離家的距離和他心中離家的距離,初步感悟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并引導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朗讀古詩的前兩行,從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經(jīng)過這樣反復的吟誦,使學生深刻體悟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出示資料,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在學生已深刻感悟詩人思鄉(xiāng)、戀鄉(xiāng)的基礎上,拋出問題“詩人的家鄉(xiāng)這么美,他又如此的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那他為什么還要離開呢?”出示詩人的相關資料(由于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但變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導致失敗,因此,王安石于熙寧七年(1074年)第一次辭去相職。第二年,又被神宗皇帝拜為相職。這首詩正是作于詩人第二次赴任的路上。)旨在引導學生明白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下了這首詩,對學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古詩、升華古詩情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并用一段深情的旁白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
1075年,年逾五旬的作者站在瓜州渡口,他遙望故鄉(xiāng),不忍離去,因為
——他一旦離開,皓月當空,他再也不能和詩友飲酒吟詩,所以他怎能不感嘆——引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旦離開,陽春三月,他再也不能和好友踏青郊游,他怎能不感嘆——引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他一旦離開,華燈初上,他再也不能和家人共享天倫,他怎能不感嘆——引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句詩是全詩的精華,是詩人情感的高度濃縮。只有這樣一詠三嘆,才能使學生與詩人的情感達成共鳴。
4、誦讀全詩,升華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讀古詩的基礎上,再通過聽范讀和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使學生的情感回歸到詩的本體上來。為了渲染課堂氛圍,我在悠揚的《思鄉(xiāng)曲》中激情導讀:九百年前,詩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帶著對家鄉(xiāng)深深的依戀,含著對前途無法預知的迷茫,千般愁緒,萬般滋味,無法言說,只化作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去聽聽作者的心聲吧——(播放FLASH動畫),讓學生細細品味藏在詩文背后的故事。此時學生的情感已達到高潮,他們也有傾訴的欲望,唯有朗讀才能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心情,所以,我必須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還是那支曲子,還是那段話,只是稍作變化:九百年前,詩人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帶著對家鄉(xiāng)深深的依戀,含著對前途無法預知的迷茫,千般愁緒,萬般滋味,無法言說,只化作一首詩,讓我們和作者共訴心聲——學生接讀全詩。學生此時配合默契,讓我感動不已。
三、巧過渡,悟詩情
本節(jié)課過渡語精妙,為詩韻課堂的成功創(chuàng)設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如開課伊始,我在播放了《故鄉(xiāng)的云》一曲后,這樣過渡:
“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币皇住豆枢l(xiāng)的云》將我們的心帶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對游子而言,更是最溫馨、最不能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從今天起,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二組課文,一起去感受那濃濃的鄉(xiāng)情吧。
在學生自讀了單元導讀之后,這段話又從我口中蹦出:思鄉(xiāng),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情感,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讀三首思鄉(xiāng)的詩詞——《古詩詞三首》。
學完了第一首古詩,第二首《秋思》該如何導入呢?稍加思索,我使用了這樣的過渡語使兩首古詩的教學珠聯(lián)璧合:咳,和煦的春風勾起了北宋詩人王安石濃濃的鄉(xiāng)愁,那又是什么勾起了唐朝詩人張繼切切的鄉(xiāng)情呢?請大家自由朗讀——《秋思》。
在總結全課時,為了回應開頭,同時加深學生對鄉(xiāng)愁鄉(xiāng)情的感悟,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思鄉(xiāng)的詩讀了千百年,今天還在讀,思鄉(xiāng)的詩寫了千百年,今天還在寫。將來有一天你們長大了,也許要離開家鄉(xiāng)去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你們也會覺得家鄉(xiāng)是我們心中最溫馨、最難以割舍、最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讓我們合上書,一起背一背這兩首動人的詩篇吧——
這節(jié)課能成功開展,得益于以上幾點,但本課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1.課堂教學容量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受到牽制。由于本節(jié)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的教學,而古詩是看似簡單而內(nèi)涵豐富的文章,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去補充文本,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課堂上就多次出現(xiàn)教師牽著學生走的現(xiàn)象,整個課堂教學基本是按照教師的預設在順利進行,缺乏精彩生動的課堂生成效應。
2.課堂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展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說得沒錯,可是本節(jié)課的“哈姆雷特”卻少之又少。我的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們總是“一呼百應”,眾口一詞。比如,在介紹完王安石的寫作《泊船瓜洲》的背景之后,我問道:“作者馬上要遠離家鄉(xiāng),去京城赴任,你能體會他此刻的心情嗎?”第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我覺得他很依戀家鄉(xiāng),舍不得離開家鄉(xiāng)!痹谒拇鸢傅玫搅死蠋煹目隙ㄖ螅渌耐瑢W便人云亦云,根本沒人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免是人心生遺憾。
3.教師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在評課時,老師們普遍指出,本節(jié)課老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力度不夠,對此缺點的指出我欣然接受。其實,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對朗讀的指導都顯得較為不足。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不能用活教案不能用活教材,無法走出用教案教的思維定勢,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足,缺乏靈活機智的應變本領。
盡管我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的,但毋庸置疑的是,課堂教學中仍然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亟需我想辦法提高效率?傊,能為大家展示一節(jié)課,并能得到很多中肯的評價,于我來說,既有付出后回報的感動,也有努力后進步的欣慰。而從授課過程來看,反映出對古詩教學方法上的理解不透徹,對學生的關注不,從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缺憾,確實值得今后探討,研究,再更好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