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進軍》的教育著點
(448200)湖北省沙洋縣長林中學 魯修賢
《向沙漠進軍》是一篇闡釋事理的說明文,之所以經(jīng)典,個中究里也應包含下列教育著點--
1、獻身科學教育 該文作者竺可楨是卓越的科學家,一生抱有科學救國的心愿。這種思想在他的行動上的表現(xiàn)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向群眾進行宣傳科學的機會,只要對國家和人民有利,他就盡力去做。他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工作,把提高和普及比作科學工作的雙翼,說科學研究是科學工作的先鋒隊,科學普及是后備軍,缺一不可。據(jù)統(tǒng)計,他一生為普及科學知識寫下了68篇文章,計地理方面的9篇,氣象、氣候、物候方面的36篇,地學方面的6篇,自然保護和自然改造方面的17篇。其中該文介紹自然現(xiàn)象,以準確的判斷、科學的說明和精當?shù)恼Z言,揭示了沙漠的本質與特征。文章層進式的結構內容,既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也符合人的認識規(guī)律,字里行間流淌著作者明確的科學理念。
2、環(huán)境保護教育 該文寫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中國的沙化現(xiàn)象還不像今天這么嚴重,但許多問題都已經(jīng)初露端倪,如濫伐森林、濫墾草地、過度放牧等,作者都曾一一指出了其中的危害性,并切實提出了與沙漠斗爭的方針策略,可惜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警醒和重視。在沙塵暴日益頻繁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該 文,理應注意汲取文中的真知灼見,結合經(jīng)驗教訓,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
3、理想教育 在“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沙漠”面前,作者處處表現(xiàn)了居高臨下的克敵制勝的戰(zhàn)斗姿態(tài)。“向沙漠進軍”--題目本身就是作者敲響的催人出征的戰(zhàn)鼓,具有振聾發(fā)聵的力量。作者滿懷信心地預告:“沙漠是可以征服的!痹恰安幻亍钡奶焐侥媳,現(xiàn)在是“一片蔥蘢,儼然成為綠洲”。行文里流露出一個革命者的戰(zhàn)斗豪情。作者還要把沙漠賴以“向人類進攻的武器--風”加以利用,使它能為人類造福。作者還想把日光“用來發(fā)電、取熱、煮水、做飯”,照射一種用半導體做成的屋頂,使人可以住在“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房子里。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理想世界!正是這種崇高的理想推進了作者所從事的偉大的科學事業(yè)。
4、法制教育 怎樣向沙漠進軍,該文教育我們積極植樹造林,愛護花草樹木,保護植被,防止沙化。我們由此感到,維護《森林法》應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理解了“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時,我們更應該適時地宣傳《水法》,要求大家從我做起,節(jié)約每一滴水。
5、審美教育 該文對沙漠的形成、危害和有關治理辦法進行科學說明時充滿了激情,使人感受到一種征服大自然的偉力和必勝的信念。這種激情,表現(xiàn)在作者對沙漠內在的本質規(guī)律的縝密研究和對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充分認識上,也表現(xiàn)在作者對科學研究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上,還表現(xiàn)在作者永遠進擊的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上。這是融涵于文中的詩意化的情感美。全文圍繞向沙漠進軍這個中心,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先說明沙漠嚴重危害人類,說明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再著重說明怎樣向沙漠進軍,從抵御、進攻講到利用;最后說明向沙漠進軍的前途。這樣嚴謹?shù)捻樞颍w現(xiàn)出邏輯性極強的結構美。該文的內容比較復雜而作者能解說得清清楚楚,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準確運用語言;而把沙漠當成敵人,含有比擬意味,文中還有許多地方運用了修辭手法,均使語言具有了很強的形象性和鼓動性,諸如此類的表現(xiàn)出了語言美。在對不同美質的鑒賞之間,我們更能把握文章的內涵,折服于大手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