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一”字
1、張伯行的“一”身正氣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骨脂。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這是張伯行寫的一篇《禁止饋送檄》,極力地強調(diào)“一”字,以寓一身正氣。
據(jù)史載,有“天下第一清官”(康熙語)之稱的張伯行,在清朝康熙年間,政績斐然,升任福建巡撫,總攬全省軍事、吏治、刑獄、經(jīng)濟,位高權(quán)重。僚屬門生、官民人等,多有攜禮拜謁者,自然都有私事請托,他或婉言辭謝,或嚴詞拒賄。雖然如此,后來者仍不乏其人。為了杜絕接踵而來的送禮者,張伯行便寫了言簡意賅的《禁止饋送檄》一文,張貼在巡撫衙署門外,或居所門上等。送禮者觀之,或良心發(fā)現(xiàn),或自慚形穢,皆悄然離去。于是,這篇檄文便不脛而走,廣為傳頌,被人們譽為為政清廉的“金繩鐵矩”。
2、“一”的無窮奧妙
臺灣島臺南的天壇內(nèi)有一塊“奇匾”,上面只有一個大字,而且簡到不能再簡——那是個“一”字。
“一”看來雖然普通,其中的學(xué)問卻大極了,它代表起頭的數(shù)字,也形容從頭至尾的完全;是極小,也是至大。
人不過一口氣,一條命,從一步步地習(xí)走,一日日地長大,一心一意地追求理想,一仰一俯,一吞一吐地生活,到有朝一日的功成名就,或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落;而后一天天地老去,終于一了百了地完此一生……
一,不可一以觀之;一,不可以一觀之。
一,不可觀之以一;一,不可以之一觀。
一者,一也!
更多趣味漢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