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語文知識 > 語言運用

中考對聯(lián)試題匯編(考查較難和閱讀材料較多、2024-2006) 

[移動版] 佚名

地處米倉山南麓的巴中,屬亞熱帶濕潤地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種植條件。唐代陸羽《茶經(jīng)》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

巴中的產茶,可上溯到《詩經(jīng)》產生的時期。所產茶葉,品種豐富,品質優(yōu)良,F(xiàn)有巴山老鷹茶、富硒茶、綠茶等……屢獲殊榮,炙手可熱。如老鷹茶,(     )。

茶,因其清雅高潔的品格,常與文人雅士結緣。在巴中大地上,積diàn出無數(shù)與茶有關的逸聞軼事、詩文名聯(lián)。明末壁山(今通江縣,下同)貢生向仕顯《食薪茗》:“旗槍猶帶一枝雨,萌蕊初含三月煙。”清順治舉人李蕃《壁山春望》:“酒開土甕因醅熟,茶煮山泉帶雪痕。歸去已忘天欲mù,兒童歡笑正迎門。”諸如此類浩如煙海的詩文,為茶葉增添別樣的魅力。其背后是古人吟賞風物的閑情逸致。

過去,當?shù)夭枞~雖也通過米倉古道北運陜西,但畢竟數(shù)量有限。而今,在黨和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指引下,勤勞睿智的巴中人,助推本地茶葉品牌,走向全國,走出四川,乃至世界。這不是讓茶葉成為叫得響的飲品,而是讓其成為老百姓腰包鼓的法寶,真正把小茶葉做成了大產業(yè),變成了一篇帶領百姓致富、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大文章。

當?shù)夭栉幕惲叙^大門對聯(lián)暫缺下聯(lián)。管理員邀請你根據(jù)上文,緊扣茶文化主題補齊下聯(lián)。

上聯(lián):喜看秦巴新貌

下聯(lián):            

20.(2022年揚州中考語文試卷)語言實踐活動

“孝”,小篆寫作“”,用小孩扶侍老人的形象來表達“孝”的原意。

“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多有推崇孝、實踐孝的內容。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孝不僅僅是對父母的盡心奉養(yǎng)。“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才是完整的孝。“祭之以禮”主要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等均以祭祖悼亡為核心,春節(jié)、冬至、重陽節(jié)也不乏祭祖的內容。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緣關系,但又不限于血緣關系,而會延展至對族群、國家、社會作出重要貢獻的人文祖先和歷代先賢。清明節(jié)對黃帝炎帝、革命烈士的祭祀,端午節(jié)對屈原的祭祀等,不僅使個人雖死猶生,還具有激勵后人的力量。

活動一:洋洋的爺爺是一名語文老師,年滿六十退休。洋洋要贈送爺爺一副對聯(lián),你建議他選下面的哪一副?簡述理由。

對聯(lián)1:人活古稀非為易福在心田實乃安

對聯(lián)2:詩文馨香漫鄉(xiāng)里桃李天下綻芬芳

選______,理由:

21.(2012年沈陽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

【材料一】古往今來,人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崇拜龍鳳,造就了豐富的龍鳳文化。龍以騰云駕霧、遨游在天的形象和蓬勃向上的氣勢,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鳳以展翅翹尾、五色備舉的形象和高雅美善的氣質,成為世間祥瑞的象征。

【材料二】聞一多先生在《龍鳳》一文中寫道:“龍與鳳代表著我們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兩個單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龍鳳當作我們民族發(fā)祥和文化肇(zhào,開始)端可說是再恰當沒有了。”

【材料三】龍鳳文化發(fā)展到現(xiàn)代,既是一種民俗文化的繼續(xù)表達,也是每一位華夏兒女對祖國拳拳深沉的情感認知,是數(shù)千年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生動寫照。

——《文史中國》

請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的內容,完成對聯(lián)。(2分)

上聯(lián):①________炎黃千載江山難老

下聯(lián):鳳呈祥華夏萬年②____________

…………………………

上聯(lián):洛陽城中尋歷史足跡

下聯(lián):                      

24.(2019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卷)西湖美景古來共談,請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第 8-11 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 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同一個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間,看到的風光不同,表達的心情不同。根據(jù)詩文內容將下面這副對聯(lián)補充完整。(4分)

白樂天    滿懷喜悅賞美景

張?zhí)这侄篃o限惆悵     

25.(2022年廣西北部灣中考語文試卷)根據(jù)對聯(lián)的要求及文段的相關提示,從以下句子中選出分別反映春季和夏季的對聯(lián),按上下聯(lián)順序填寫。(2分)

節(jié)氣就是氣候變化的節(jié)點,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古人把每個季節(jié)分為六個節(jié)氣,一年便有了二十四個節(jié)氣(如下圖)。二十四節(jié)氣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合序輪回,至今仍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關于四季的劃分,往往習慣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起點。

 

(一)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春,正月節(jié)。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xù)。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liào(     )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生機勃勃。立春日有做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飲食之俗。《荊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親朋會宴。啖春餅、生菜,帖‘宜春’二字。”立春過后,春暖花開,人們喜歡出城玩樂,俗稱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二)立夏

二十四節(jié)氣,是表示自然節(jié)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jié)令,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在這時節(jié),螻蟈、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翻松泥土,鄉(xiāng)間田埂的野菜也都爭相出土,萬物至此皆日日攀長。明人《遵生八箋》亦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下圖為豐子愷繪立夏的畫作。紅紅的櫻桃,滿滿的豌豆,聞香飛來的蜻蜓,鮮活多姿,趣味盎然,引人遐想。

①東風軟系桃花雨 ②紅蓮翹指蜻蜓吻 ③雁語無題桂就章 ④聞香轉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紅 ⑦菊香不散楓生色 ⑧西柳輕堆翡翠煙

(1)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

26.(2014年南京中考語文試卷)【古文閱讀】

報恩塔①

[明]張岱

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②,則報恩塔是也。報恩塔成于永樂初年,非成祖開國之精神、開國之物力、開國之功令,其膽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剛佛像千百億金身。一金身,琉璃磚十數(shù)塊湊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須眉不爽忽,斗榫合縫③,信屬鬼工。聞燒成時,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編號識④之。今塔上損磚一塊,以字號報工部⑤,發(fā)一磚補之,如生成焉。

夜必燈,歲費油若干斛。天日高霽,霏霏靄靄,搖搖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煙繚繞,半日方散。永樂時,海外夷蠻重譯⑥至者百有余國,見報恩塔,必頂禮贊嘆而去,謂四大部洲所無也。

(選自《陶庵夢憶》)

[注釋]①報恩塔:在南京中華門外報恩寺內,始建于三國,明成祖永樂十年重建,后毀于戰(zhàn)火。②窯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縫:形容榫頭和卯眼非常適合,不露縫隙。④識:標記。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門。⑥重譯:言語不通需輾轉翻譯。

學校文學社為正在重建的報恩塔征集對聯(lián),請結合文章內容對出下聯(lián)。(3分)

上聯(lián):造大窯器堪稱奇跡

下聯(lián):               

中考對聯(lián)試題(考查較難和閱讀材料較多)(參考答案)

1. 示例: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園;讀蘇辛歌詠赤膽忠心。

2. 活動一:答案略。

活動二:如:幽默謙遜貴在自省  慈祥冷峻緣于愛憎

活動三:名句要點:①讀書須博覽群書;②做事貴在堅持。聯(lián)系實際略。

活動四:答案略。

3. (2)示例:中學生田間實踐樂勞動。

 【說明】

1.本組資源為華語網(wǎng)獨家提供,我們還可以為你定制2024-2006年各類型分類題集(按年、按地域以及按難度等其它特點)。請先行全網(wǎng)比對,如有雷同資源就不必在本站浪費你寶貴的時間。

2.本份資源是“對聯(lián)與文常結合”切分出來的題集。

3.網(wǎng)頁為TXT無格式預覽文檔,完整Doc文檔請點此下載。(下載頁還會提供更多資源)

25.(1)上聯(lián):①  下聯(lián):⑧

(2)上聯(lián):②   下聯(lián):⑤

26.示例:成一金身信屬鬼工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