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要建構民族精神》初中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①中國綿延幾千年的文學,貫穿始終的, 就是肩負建構民族精神之使命。傳統(tǒng)文學以養(yǎng)護人心、培育人格見長, 尤其高揚民族氣節(jié)。古往今來, 中國文學使命的履行, 圍繞這兩個緯度進行。
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 社會的治理與發(fā)展, 離不開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和提高。文學對民族精神的建構, 也正由此入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智者歌其思” 寓于其間。所思的重要內容之一, 就是運用“比德” 方式, 塑造當時社會樸實的理想人格!对娊洝飞婕坝竦钠露噙_30 余首, 以玉之高潔,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國文字中, 與贊美有關的漢字, 無論指涉人還是事, 許多帶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贊美對象具有玉石般高潔的品質。中華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與堅定無不與文學的建構要旨相契相合。
③與此相應, 作為文論“開山的綱領”, “詩言志” 在理論的源頭處確立了文學的基本觀念, 賦予了文學建構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勵志, 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勵: 文學對人品的建構, 首先體現(xiàn)為作者自身節(jié)操的砥礪。這一文學觀念是在千百年積淀中形成的選擇性“集體認同”。
④古往今來的中國文學, 不僅對個人品格的養(yǎng)成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更對我們民族精神的建構, 起到價值觀的奠基與導引作用。歷史上, 中華民族面臨強敵入侵時, 總能升華堅韌的民族意志, 決不屈服, 奮起反抗, 保家衛(wèi)國。值此期間, 可歌可泣的人物與事跡不計其數(shù), 相伴而生的詩篇, 驚天地 , 泣鬼神。
⑤當代作品中, 抗日題材電視連續(xù)劇《亮劍》繼承文學塑造個人品格、建構民族意志的傳統(tǒng), 倡導亮劍精神:面對強敵,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劍、決戰(zhàn), 哪怕倒在對手劍下,雖敗猶榮。正是憑借這種精神, 中國人民第一次獲得鴉片戰(zhàn)爭以來抵御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
⑥習近平同志指出,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 “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建構,已綿延數(shù)千年。文學發(fā)展到今天, 其建構使命正面臨變局, 以往薄弱的物質基礎已得到實質性改觀。因此,文學在新世紀履行建構使命時, 既要弘揚傳統(tǒng)文學之精華, 又要符合我們國家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應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內涵。文學大展身手, 正當其時。
17.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3分)
18.②-③段主要論證了什么內容? ④-⑤主要論證了什么內容? 這兩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請簡答。( 3分)
19. 下列對文意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2分)
A.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十分重視個人品行的修養(yǎng),因為,傳統(tǒng)文化認為個人品行的修養(yǎng)與國家社會有重要關聯(lián), 正如古語所說,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B. ②段說“《詩經》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這部分在論證上主要使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證明了《詩經》有些詩篇的寫作運用了“比德” 方式。
C. 選文⑥段號召我們每個人,要肩負起建構中華民族精神的使命, 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內涵。
D. 本文的基本結構是“引論→本論→結論”; 本文的語言具有嚴密性、概括性的特點。
參考答案:
17. 中國文學要建構民族精神( 中國文學要肩負建構民族精神使命) ( 3 分)
18. ( 3 分)②—③段主要論證了中國文學對個人品格的養(yǎng)成有重要作用( 1 分)④—⑤段主要論證了中國文學對民族精神的建構有重要作用( 1 分)這兩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 文學對民族精神的建構先從個人品格的建構入手( 個人品格的建構是民族精神的建構的渠道、基礎) ( 原文: 文學對民族精神的建構, 也正由此入手) ( 1分)
19. ( 2 分) 答案: C ( 錯, 是對“文學” 的要求和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