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xiàn)代文閱讀 > 散文閱讀訓練

王巨才《蘆草之思》吉林中考散文閱讀附答案

八、(吉林中考語文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26分) 

蘆草之思

王巨才

那時秋風漸緊,霜葉飛紅,忽然就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蘆草。

蘆草,即蘆葦,亦稱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古詩詞中經(jīng)常提到,足見在騷人墨客心目間,它也算一道頗堪賞讀的風景。鏡頭里、畫面上、詩詞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幾束臨風搖曳的花穗,立馬便活泛、生動、爽朗、遼遠起來。但在家鄉(xiāng)人眼里,它不過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費工費時,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時之需,故稱之為“草”,這并無輕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幾分親近。

去年冬天,得了一種俗稱“打嗝”的毛病,雖無關(guān)緊要,卻頑纏,麻煩,鬧得食不甘味,寢不安枕。為此想過不少法子,憋氣深呼吸,大口吞咽熱水,筷頭輕觸咽喉誘使作嘔等,逐一試過,都不管用。去醫(yī)院就診,說是腹腔橫膈肌痙攣所致,用過一些藥,也沒明顯效果。恰在那時,老家有人打電話過來,沒講幾句便聽出蹊蹺,說,是打嗝啊,告訴你個偏方,準行。也是病急亂投醫(yī)吧,將信將疑照記下來:蘆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藥房,坐堂醫(yī)生看過,說治呃逆吧,可以試試。不想這一試,也就10來副湯藥,那餓鬼般糾纏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此時才記起,小時候外出打柴,大人總是叮囑,溝灣處的蘆根水不能喝,太涼,傷人。而民間偏方中,它又是治療許多雜癥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藥,雖不值錢,卻在缺醫(yī)少藥的年代醫(yī)人無數(shù),應(yīng)算一大功德。

蘆草每年四月發(fā)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生長旺盛、葉片舒展的時候,鄉(xiāng)下人會把蘆葉采摘下來,束成小把,拿到城里頭換錢。過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窯堡家家看重的節(jié)慶之一,我家人多費事,端午的頭天就得開始準備,要把軟米(糜子)、大棗、蘆葉、馬蓮條分別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打早,母親便端一小凳,坐在這些水淋淋的盆具間,像一位老到的藝術(shù)家,開始了熟練的操作。包粽子說難不難,但真要把它包得大頭尖尾,見棱見角——按母親的說法要“俊模俊樣”,也不容易。因蘆葉窄,母親一般視葉片寬度將兩片或三片葉子疊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壓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狀,并依次充入軟米、大棗,然后把“漏斗”上部預(yù)留的葉子折回來包裹嚴實,同時迅速用馬蓮條纏繞捆好。這期間,左手是無法動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齒的靈巧配合。我試過幾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親說,你們要都會,早不要我了。母親做的粽子個兒大,每個有二兩重,味道清香,冷熱可食,冷吃比熱吃更好,爽口,筋道,F(xiàn)在商店買來的粽子,無論稻香村的還是宮頤府的,精致是精致,但無論如何也找不出記憶深處的那種口感。這常讓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陽為官的吳中張翰,因“莼鱸之思”而悵然若失的慨嘆。

深秋季節(jié),蘆草成熟,寒風過后,蘆葉盡落,此時也正是農(nóng)閑時間,勤快的莊戶人便把野地里的蘆稈收割回來,破成篾子,或自己動手,或請專門的篾匠編織成炕席,除自家用外,還扛到集市出售。這編席子也算得是個技術(shù)活,不是誰都干得了的。心靈手巧的,編出的席子平整細密,色澤光潔,手藝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緊不一,兩者價錢相差很遠。那時的瓦窯堡無論城鄉(xiāng),家家住窯洞,戶戶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過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窯洞,換窗紙,買年畫,貼對聯(lián),到年三十,生熟茶飯料理就緒,則換上新買的炕席,滿窯洞頓時給襯托得豁亮起來,人們的心情自然也振奮了好多。正因此,年節(jié)的農(nóng)貿(mào)市場上,席子成了必不可少的搶手貨。城門外的河灘上,前去看成色、量尺寸、談價錢的,人來人往,煞是熱鬧。農(nóng)民由此有了一筆額外收入,一年的油鹽錢和孩子的學費有了著落。前幾年春節(jié)回家,見瓦窯堡模樣大變,到處是灰蓬蓬的樓房,住窯洞的已經(jīng)不多,集市上也見不到賣席子的,倒是商店里席夢思之類的床具賣得很火,老鄉(xiāng)告訴我,一來現(xiàn)在鋪席子的人少,二來農(nóng)民謀生的路子多了,編席子費工掙錢又不多,不合算,沒人再做那個營生。

陜北人生性達觀,日子苦焦,但苦中作樂的文娛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娛樂方式除了唱曲子、聽古朝、鬧秧歌之外,每到農(nóng)閑時節(jié)逢集趕會時,還會有自樂性質(zhì)的“道情”班子哄場助興。每個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歡熱鬧而又有一定文藝特長的農(nóng)民。演出時不化妝,以說唱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卻能把劇情演繹得跌宕有致聲情并茂。樂器道具因陋就簡,一塊頭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鑼鑼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種叫做“管子”的樂器,就是用葦稈做成的。管子看似洞簫,長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吹奏時頂端另按一個“咪子”,便可隨劇情變化吹出或雄渾激越或悠揚委婉的不同曲調(diào)。這管子音色清亮,傳聲遠,在整個樂隊中起引領(lǐng)作用,山背后、溝道里的行人,聽見管子的聲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人們看道情,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欣賞管子吹奏,一個道情班子少了一位老練的管子吹奏者,表演效果就要遜色得多。多少年了,每每想起當年坐在塵土灘地圍看道情的情景,那頭上戴著羊肚子毛巾、眉頭緊皺、兩腮鼓起、神情專注的管子演奏者的形象,總會第一個出現(xiàn)在腦海,鮮活如昨。那是我最早的器樂審美啟蒙者,我常能記得他,記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還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蘆草生命力強,耐瘠薄,但性喜陰濕,在干旱的陜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陰處和溝底河灣里才偶一可見。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時節(jié),我在盤錦第一次領(lǐng)略了葦草被稱之為“海”的浩瀚與壯美:無邊無際的葦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遼闊,積雪般厚重,波濤般雄渾,縱橫的蘆蕩間,小船悠悠,快艇疾駛,宿鴨驚起,白鷺翩飛,看去真如一幅氣韻蓬勃的版畫杰作。這樣的葦草,自然是可以入詩入畫的。然而面對此景,我的思緒卻跑到了陜北的山野間。我想到,那些零零散散生長于偏處荒山野地的蘆草,雖不入大師法眼,甚至連杜甫、范仲淹寫于陜北的《羌村三首》和《漁家傲》中也沒有留下些許蹤影,但它卻在艱辛歲月里竭盡所能,傾其所有,給家鄉(xiāng)父老那么多幫助,帶去那么多便利,也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樂趣,我是應(yīng)該寫寫它的。我對它情有獨鐘,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實厚道的父老鄉(xiāng)親。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1)悵然(    )(2)模樣(    )(3)演繹(    )(4)悠揚(    )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陜北人生性達觀,日子苦焦,但苦中作樂的文娛生活是不能少的。 

 

(2)那是我最早的器樂審美啟蒙者,我常能記得他,記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還有那支奇妙的管子。 

 

3.文章第二段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2分) 

 

4.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評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因蘆葉窄,母親一般視葉片寬度將兩片或三片葉子疊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壓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狀,并依次充入軟米、大棗,然后把“漏斗”上部預(yù)留的葉子折回來包裹嚴實,同時迅速用馬蓮條纏繞捆好。 

 

5.作者在文中回憶了蘆草為家鄉(xiāng)人生活做出的諸多貢獻,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4分) 

 

6.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寫出作者筆下的父老鄉(xiāng)親具有怎樣的特點。(寫出兩點即可) 

 

7.本文以“蘆草之思”為題,意在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8.作者以飽含深情的語言敘寫了家鄉(xiāng)的蘆草,表達了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生活中也會有觸動情思的事物,請選取其中一個并寫出被觸動的原因及感受。(4分) 

 

【參考答案】

1.(1)chāng(2)、mú(3)、yì(4)、yōu(各0.5分)

2.(1)這里指陜北人在困苦中尋找歡樂。(2)這里指演奏者的技藝神奇、絕妙。(各1分)

【完整答案收錄到《歷年中考散文閱讀訓練100則答案第九頁No.90

【下載doc文檔《吉林歷年中考散文閱讀題集doc文檔下載第8份

【我們還為你準備了《吉林中考語文試卷分類題集》】

8.原因具體,感受真實,語言流暢。(共4分,原因2分,感受1分,語言表達1分)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